安康新聞網(wǎng)訊(通訊員 王亞莉)黝黑的皮膚,溫厚的笑容,經(jīng)過歲月打磨日漸滄桑的臉龐,眼前的譚兵才和普通農民無異。然而,就是這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農民,卻培養(yǎng)出了不一般的三個子女——長子譚秀全,碩士學歷,現(xiàn)在重慶汽車設計院從事汽車研發(fā);二女兒譚秀麗,博士,即將從德國弗萊堡大學畢業(yè);小女兒譚秀云系西南大學博士生,已留校于母校西北政法大學任教。
貧苦鑄就堅強意志 父親是最大的“靠山”
今年57歲的譚兵才,居住在石泉池河鎮(zhèn)明星村十八組,家中祖祖輩輩依靠務農為生,家境清貧。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三個兒女相繼出生,他的經(jīng)濟負擔增大,日子更加捉襟見肘。眼看著依靠種地微薄的收入已無法滿足日常所需,恰逢當時石泉民用爆破公司招收人員,學成后將有可觀的收入。譚兵才了解到這個消息后,想都沒想直接去報了名。妻子還曾勸他考慮一下,畢竟是高風險行業(yè),萬一有什么差池,這一大家子該怎么辦?作為家中的頂梁柱,譚兵才沒有考慮太多,他只想讓妻兒的生活好過一點,毅然參加了爆破員的學習培訓,并取得了爆破證。當時,整個池河只有譚兵才一個爆破員,物以稀為貴,在民用建設中,譚兵才比較“吃香”。就這樣,他用瘦弱的雙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用自己的生命做賭注為家人保駕護航。
雖然日子苦一點,工作也冒著極大的風險,但三個孩子讓譚兵才格外欣慰。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三個孩子都特別懂事,在學習上你追我趕,唯恐落后,每人在班級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家中的墻上貼滿了孩子們的獎狀。譚兵才每次回到家,無論多苦多累,看見那一排排疊加的榮譽,就覺得心里比蜜還甜。1983年出生的大哥譚秀全給兩個妹妹做了很好的榜樣,中考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安康中學高中部,之后,譚秀麗和譚秀云也相繼考進安康中學高中部學習?粗⒆觽內绱伺,譚兵才干活的勁頭更足了。2003年,大兒子譚秀全已步入大學,兩個女兒讀高中,高額的學雜生活費給譚兵才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那個時候,即使拼命掙錢,依然舉步維艱。
難以忘懷“雪中送炭” 兒女用奮斗回應愛
隨著譚秀全、譚秀麗相繼進入大學,2005年,最小的女兒譚秀云在高考中金榜題名,考入西北政法學院(現(xiàn)西北政法大學)。得知小女兒被錄取的消息,譚兵才喜憂參半,喜的是三個兒女都很爭氣如愿考上大學,憂的是家中實在拿不出供孩子讀書的錢了。正在為學費著急之時,事情有了轉機。當時石泉縣政府已是第三次接到譚兵才家的喜報,通過前兩次的深入調查,縣政府已了解到譚兵才家的經(jīng)濟困境,縣領導當即決定組織單位人員捐款,幫助譚秀云順利進入大學。譚兵才清楚地記得當時縣領導將七千多元的捐助款遞到他手上時,他的內心是多么激動。“那時候的七千多元相當值錢,確實給我們救了大急,真的太感謝他們了!”即便到了今天,譚兵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充滿感激。
在大學校園中,三個孩子依然用昂揚的斗志“揚帆遠航”。2007年,大兒子譚秀全本科畢業(yè)后進入中北大學讀碩士。得道者多助,譚秀麗在西北大學讀本科時,一位美國愛心人士資助了她大學四年的學費,本科畢業(yè)后,2010年考上了南京大學研究生,2013年獲得了德國弗萊堡大學公費攻讀博士名額,這一讀就是5年,今年即將畢業(yè)回國。與此同時,譚秀云在西北政法大學完成本碩連讀后,于2015年進入西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本應今年畢業(yè)的她因表現(xiàn)出色被提前聘請回母校西北政法大學任教。一有空,譚兵才總會拿出三個孩子的合照在那里靜靜地看,照片上的三個孩子衣著樸素。每每這時,他臉上便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在兒女讀書期間,為了保障他們完成學業(yè),譚兵才夜以繼日拼命賺錢,積勞成疾,曾先后兩次患病。2006年得了胰腺結石,2009年做了脾臟切除手術,兩次患病花費手術費治療費十五萬余元。譚兵才現(xiàn)在還在念叨,大兒子譚秀全那年研究生畢業(yè)沒有再繼續(xù)深造,就是因為自己得病花了那么多錢,為了緩解經(jīng)濟壓力而選擇了直接就業(yè),要不然現(xiàn)在家中就是三個博士生。
風雨之后終見彩紅 苦盡甘來心懷感恩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農民父親譚兵才的努力下,在三位兒女的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奮斗下,所有的付出已結出豐碩的果實。
譚秀全在重慶汽車設計院任高層管理,主管科研研發(fā),收入頗豐;譚秀麗作為博士海歸即將報效祖國;譚秀云在高校教授公安偵查專業(yè),為高等教育工作貢獻力量。三位優(yōu)秀人才脫穎而出,在各自領域施展才華,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指點江山。兒女們把這一切都歸功于他們那個不辭辛苦任勞任怨的父親。一個平凡的人卻擁有超凡的力量,引領自己的兒女不斷向前。
兒女們感恩父親,但譚兵才總這樣叮囑孩子們:“你們要永遠銘記曾經(jīng)幫助過咱們的人,常懷感恩之心,走得再遠,不要忘了咱們的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