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飛
很長時間沒有進行戶外運動了,總覺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是鍛煉,是感知,是尋找,是發(fā)現(xiàn),是休閑,是體驗?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入冬后的一個周末,天氣晴好,暫無他事相擾,便有了出發(fā)的沖動,隨即在腦海中搜尋一番,離市區(qū)不遠的四面坡便成了進發(fā)的首選目的地。
(一)
四面坡位于安康城南香溪洞西側,是一道長約四五公里上下起伏的山梁。它看上去既不巍峨險峻,也沒有什么美景,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山林。近年來我去過多次,或結伴而行,或獨自前往,可每次走過那道坡,我都覺得似曾相識,格外親近。它就像老家房后的柴朳,也像兒時放牧的山場,更像當年求學翻越的坡嶺……我知道今天選擇走向那里,依然是內心深處無可名狀的情懷使然。
健步四面坡是不需要做多少準備的,也無需什么專業(yè)裝備。早上八點半,我和朋友相約,換上一雙運動鞋就出發(fā)了,穿香溪隧道,過花卉市場,沿著山腳步道一路前行,情如平時下樓隨便走走,不知不覺便來到了坡底。
冬天的早晨是寒冷而寧靜的,進山后幾乎沒遇到什么人,只有香溪水在身旁緩緩流淌,偶爾伴上幾聲清脆的鳥鳴。微風徐來,樹枝搖曳,黃葉飄飛,紛紛揚揚。我們蹅著厚厚的落葉,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一時避開了塵世的喧囂,只聽見腳下沙沙的聲音與內心對白……
(二)
四面坡的樹林針闊相伴,喬權混生,參差錯落。此時高大的落葉喬木濃蔭褪盡,只留下蒼干的崢嶸、虬枝的疏影。淡淡的霜花如期而至,已在枯枝和落葉上顯露,凝結成腳底隱約的絲滑。常青的松柏玉樹臨風、傲然挺立,攀爬的鐵線蓮、盤繞的石巖楓、散落的棕櫚樹依然蔥蘢,與一簇簇女貞子和綠油油的麥冬草相互映襯,構成了四面坡不懼嚴寒、無畏風霜依然蒼翠的底色,在我們行進的路途中,勾勒出一幅幅賞心悅目的自然圖景。
隨著視線的攀升,眼前開始出現(xiàn)一片淡淡的光亮,早晨的太陽透過疏離的樹梢映射過來,似無數(shù)金星,如道道蜺虹,捎帶著絲絲暖意照在我們身上,寒冷漸消,遍體舒泰,上行的腳步不由得加快,攀爬的興致進一步高漲。
四面坡頭坡較陡,不少地方幾近筆直,雖然爬得有些吃力,但遠沒有到歇腳的時候。而此時的我卻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令我駐足的,是眼前一棵盆口粗細十分奇特的彎彎樹。你看它七曲八折,不屈地生長在路旁的山巖邊,既像老農犁地時的犁彎兒,又像農村推磨用的磨拐子,十分搶眼。想我小時候,要是在林子里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樹形,一定會當作寶貝一樣惦記很長時間。而它歷盡滄桑生長在這里,儼然已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如果你愿意,可以大膽地攀爬上去,手扶枝頭留下靚影,也可以騎在樹彎上小坐,權當作那童年的板凳。
(三)
自彎彎樹往上再走一陣兒,便到了平緩開闊處。這里的林子里大多是松樹,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清新而獨特的氣息,那是松香的味道。金黃的松針鋪在地上,踩上去軟綿綿的,令人產生無限遐想。一只松鼠正在枝頭啃食松果,見有人走近,“嗖”的一聲跳躍到另一棵樹上,松果也隨之掉落,彈蹦著滾出老遠。樹旁的寒莓交織如網(wǎng),下面零星地生長著半枯的毛蕨,艷麗的火棘十分搶眼,一串串結滿枝頭,遠遠望去,就像個個待掛的大紅燈籠。一群群麻雀兒飛來飛去,呼朋引伴,嘰嘰喳喳,暢享著冬日陽光下的溫暖。我們有說有笑,沿著緩緩地小路徜徉,前行至又一道山梁。只見這里樺櫟高大,松柏森森,化香粗壯,青桐筆挺,猶如將軍列陣,威風凜凜,又似衛(wèi)兵站隊,夾道歡迎。在這幽深的林子里,有株柏樹傾而未倒,長過小路的上方,無數(shù)枝條頑強挺立、狀如綠屏,竟形成一道靚麗的拱門。此時,你當停下匆忙的腳步,站在這高崗上放眼山形地貌,觀察四周景象,探尋相互關聯(lián),洞悉自然規(guī)律。你看,在那迂緩的山腳下,多是權木叢生藤蔓交織,少有茂密森林參天大樹,而在這土地瘠薄、風摧雨折的梁頂上,卻是古木高聳、巨樹林立,一定會覺得彩虹總在風雨后,風雨成材所必歷。更能體會到只有擇高處立身,于難中求進,無懼風吹雨打、千磨萬擊,方能根深葉茂、本固枝榮、堅韌不拔、生機無限。
(四)
一路觸景生情,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到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們討論著經常叩問人心的話題,加緊著向上行進的步子。登上更為陡峭的第三道坡梁時,已是陽光普照,寒意全消。這里生長著不少粗大的橡子樹,是健步者們經常歇腳的地方,樹下已沒有什么雜草落葉,地面已被踩得溜光結實。站在這里遠眺,安康城盡收眼底,漢江東去,牛山依稀,回首來時的路,不經意間已走出六七里地。我們知道,平時容易走的,多半是下坡路,這向上的行程肯定會有不少艱難,但只要出發(f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到達目的地。這會兒,陣陣人聲由遠及近,已有不少健步的人們正從下面朝這兒趕來。以往在這里,我們都會拍照留念,甩腿祛乏,今日大家走得隨意,稍事休息后,便繼續(xù)向前進發(fā)。行至拐彎處,只見一只形狀奇特的鳥兒從樹枝上飛落小路,東張西望,快步向前蹦蹦跳跳地跑著。它如啄木鳥般大小,有著細長而微向下彎曲的嘴,外披錯落有致的羽衣,腹部是淺粉色蓬松的羽毛,頭部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羽冠。我見狀趕忙示意大家不要出聲,小心地掏出手機,迅速記錄下了它的樣子。后來上網(wǎng)搜索,得知此鳥屬佛法僧目的鳥類,名為戴勝鳥,又叫山和尚……此時,有雄渾的鐘聲從上方傳來,我知道,這里離香溪寺已經不遠了!
(五)
四面坡的上端是武警部隊營造的千畝松林,在這里穿行,已是起伏坡緩、迂回路寬,不覺得怎么吃力。陽光透過松枝照射下來,在我們身后留下斑駁的影子,冬風拂過山崗,耳畔松濤陣陣,路旁劍茅颯颯,草木掩映下一口丈余見方的水塘泛著波紋。在塘子的周邊,遍布著動物拱踏過的泥痕,我知道,那是野豬常來滾泥的漿坑。這幾年實行封山育林,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戴勝鳥都遇著了,山林里活動著幾頭野豬,也就一點兒也不奇怪了。晝伏夜出是野生動物的特性,這對于來這里健步的人們,是不會構成什么威脅的,就算真的遇著了,它也會迅速離去。只要你不傷害它,它是不會主動攻擊你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世界自然生生不息。圍繞著這些問題邊走邊聊,我們已不覺走出林子,到達四面坡頂,踏上環(huán)山公路,歷時一個多小時,完成了整個健步的行程。
從這里繼續(xù)前行,可以經香溪洞返回城區(qū),也可以下吉河過牛嶺,如果時間允許,還可以到前面的漢濱程東美食村轉轉,品安康味道,賞民俗風情,大家一定會吃得暢快,喝得高興,玩得開心,不虛此行。
四面坡四時不同,蘊含豐富。健步四面坡,戶外好去處。如果你方便,可以邀約朋友,帶著家人,隨時啟程。走進那道坡,只要你認真觀察、仔細體味,相信每次都有不同的心境,每處都有不同的感受,每步都有不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