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趙漪湉 實習生 王建霞
長期以來,“校內(nèi)減負、校外增負”現(xiàn)象,“三點半”難題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近日,教育部就探索開展暑期托管服務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和暑期托管服務工作有關情況。政策剛剛發(fā)布,多地已經(jīng)開始試行。安康情況如何,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課后“5+2”延時服務主要緩解的是家長的壓力,孩子正在漢濱高中初中部上初一的趙先生表示:“孩子待在學校里,做作業(yè)有遇到不會的可以隨時問老師,我和他媽媽有時候輔導他做作業(yè)會有困難,接送也麻煩,如果他能在學校里就能把作業(yè)完成,我們做父母的就放心了。”他認為,孩子在家自控力比較弱,家里的學習氛圍沒有學校強,很容易被轉移注意力。
正在家里做暑期作業(yè)的趙同學對于課后服務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我在學校的時間其實已經(jīng)把作業(yè)都做得差不多了,希望能有別的內(nèi)容來課后填充,作業(yè)做完了老師能不能帶著我們做一些別的活動?這樣我認為也比僅僅課后輔導有意思很多。”
“你會送自己的孩子去暑期托管嗎?”面對這一詢問,漢陰縣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愿意送孩子去,也希望這項措施早些實施,送去托管后,家長省心,平時自己和先生上班比較忙,暑假孩子一個人待在家里,長期玩游戲,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存在安全隱患,托管以后孩子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做作業(yè),也希望暑期托管不只是寫作業(yè),能多組織戲劇、體育、音樂、美術等素質(zhì)拓展活動,讓孩子不會感到厭煩。
正在就讀六年級地王同學則表示,暑假更想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平時在學校待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了,暑假想放松一下,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學校不能把學生的課后時間全部推到社會上去,學生基本的學習,學校老師應該承擔起來。記者就課后服務與暑期托管兩項措施落實到老師身上,與漢濱初中高新校區(qū)的一位吳姓老師展開了深入交流。
針對“5+2”課后延時服務,教師會選擇什么課后內(nèi)容,吳老師說:“因為我所在的學校是初中,所以課后的兩小時,首先我會預留一部分的時間給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同時做好輔導。其次,我會以活動的形式進行主題式德育,比如讀書分享(感恩),即興演講(奮斗),團建游戲(團結)等。”
關于是否愿意參與暑期托管,吳老師表示當然十分樂意,同時他認為暑期托管不能是“保姆”式、“警察”式,或者演變成和在學校一樣的課堂化。而更應該以開拓學生的視野為目的,比如非物質(zhì)文化的體驗,安康的漢調(diào)二黃,紫陽的茶藝、民歌小調(diào),旬陽的花鼓等等,讓孩子們多學一些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更是教會孩子熱愛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就是愛家國。
“暑期托管是否會影響到教師暑期的日常生活?”,吳老師表示,暑期托管影響到教師日常生活不可避免,因為老師自己的孩子也放假了,家里的老人也需要陪伴和照顧,所以他建議應該打破校際間的壁壘,整合有特長的教師,合作共贏。
課后服務和暑期托管也分別能對學生、家長、老師帶來不同的益處。吳老師認為對學生的好處首先是學習質(zhì)量有保證,因為學校老師們更專業(yè)。其次是針對性會更強,因為最了解孩子的除了父母就是班主任老師。最后是更能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因為這個時間段的課程區(qū)別于校內(nèi),無論是從內(nèi)容還是形式上來說既是補充更是提升。
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能夠得到減輕。學校組織的延時服務和托管一定比課外培訓機構的收費少很多,經(jīng)濟情況一般的家庭也可以承受。
教師可以合理合法地領取補貼。其次是發(fā)揮了教師的專長和特長,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成長。
在兩項政策實際落實過程中,吳老師認為需要注意的還有尊重各方的意愿,不剝奪老師的假期,不剝奪孩子的童年。自愿為主,給予老師相應的補貼;家長不能“一放了之”,還是要培養(yǎng)好自己跟孩子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