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昌勇 通訊員 楊艷 張偉 栗琳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我們每個人都是中國精神海洋的一朵浪花,都是中國精神堤壩的堅定捍衛(wèi)者、忠誠守衛(wèi)者!”“有人說,疫情是面鏡子。一場疫情,考驗了人性、考驗了黨性、考驗了制度、考驗了執(zhí)行!”
這些持觀點、有態(tài)度的聲音,皆來自以“新思想 新青年 新安康”為內(nèi)涵的 “三新”宣講團。貼近實際的理論闡釋、深入淺出的分析解讀、催人奮進的榜樣故事,匯聚成不竭的精神熱流,也激蕩著我們的靈魂。
伴著一個又一個安康好故事,不僅向外界源源不斷地放大安康好聲音,每一個宣講團成員憑借這個平臺,努力成長為時代的執(zhí)炬者,更重要的是,讓安康理論宣講有了耳目一新的全新表達。
一場微宣講——“后浪”深情傳遞新時代好聲音
4月24日,在位于高新區(qū)扶貧空間的“安康閱讀吧”,“三新”宣講團的“首秀”精彩啟幕。
“故事里的主角叫王靜,是安康市中醫(yī)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主管護師,也是我同事的妻子。2月19日上午,王靜作為我市第三批醫(yī)療隊員馳援武漢……”來自市紀委監(jiān)委的張婉,動情地向大家講述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的感人故事。
“當前,世界各國都面對著同一張考卷,而答案就濃縮在這場全球戰(zhàn)疫的中國答卷里。這張答卷有三個問題,簡稱3W——是什么(WHAT)、是誰(WHO)、為什么(WHY)?”市教育體育局武霞設置的三個問題深深吸引著現(xiàn)場觀眾。
……
臺上講得動情,臺下聽得動容。初心與使命、英雄和榜樣、大國與小家,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牽動著觀眾的心。“后浪”的溫情講述,發(fā)人深思,也催人奮進。在當日,這場以“抗疫大考”為主題的微宣講,以青年視角、鮮活故事和理性思辨,回答了抗疫精神賦予全社會的深刻啟示——制度優(yōu)勢和人民力量是贏得抗疫阻擊戰(zhàn)的重要保障。
“將自己的宣講主題融入國家、融入民族,以小見大、不偏不倚、一分為二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真正讓群眾聽得懂、能接受、出實效。”11位宣講團成員和一位援鄂一線醫(yī)護人員,在分享了疫情中的思考和感受之后,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屈曉紅在點評時語重心長。
一支新力量——打造理論武裝工作“輕騎兵”
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年輕人學習和掌握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并將其傳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三新”宣講團由年輕人擔任宣講員,他們自身的朝氣與激情極富感染力,通俗活潑的語言、活躍的宣講氛圍和融入自身思考的宣講內(nèi)容更容易讓聽眾產(chǎn)生代入感,從而引發(fā)共鳴。
“三新宣講團定位以年輕人為主體。”市委理論講師團團長周瑞玲介紹道,“通過年輕人自己學、自己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打造一支‘提筆能寫、開口能講、遇事能做’的優(yōu)秀年輕隊伍。”
實際上,培養(yǎng)一支“叫得響、拉得出、能留下”的青年宣講隊伍,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群眾宣講品牌,也是“三新”宣講團肩負的使命。
宣講要講好,就要堅持“自己一桶水,給人一杯水”,這杯水才有滋有味。在對青年宣講員的培養(yǎng)中,市委講師團通過“賽事選人、培訓育人、宣講用人”,堅持高標準選拔、高質量建設、高要求培養(yǎng)。在用好理論沙龍這個“練兵場”的同時,通過組織座談研討、備課交流、推薦贈送書籍、巡回宣講等多種方式,提升青年宣講員的思想理論水平和語言表述能力,為宣講工作的深入開展打下了重要基礎,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5月15日,“三新”宣講團抗疫大考宣講報告會在漢陰舉行,漢陰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等部分領導干部及衛(wèi)健系統(tǒng)一線醫(yī)護人員代表和漢陰縣職教中心全體教職工100余人聆聽了宣講,這是宣講團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次大練兵。
“我們在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準備講稿的過程中收獲良多,不僅提升了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同時對于黨的知識理解又不斷加深,能夠成為這個隊伍的一員,讓我受益匪淺。”來自市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的陳瑋瑋如是說。
點滴星光,匯聚璀璨星河。這群平均年齡三十出頭的青年宣講員們,高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面旗幟,聚焦社會熱點,承擔起理論政策宣講的使命,用新穎的方式把理論講清、講實、講活,努力成為傳播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輕騎兵”。
一方大舞臺——線上宣講“主講”變“主播”
“叮叮叮! 《‘三新’開講》欄目來啦,趕快點擊視頻一睹為快吧!”這是5月20日,“安康市委講師團”微信公眾號在朋友圈刷屏的一條推送內(nèi)容。
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創(chuàng)新理論宣講,是時代賦予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為擴大宣講覆蓋面和影響力,市委理論講師團打造了《“三新”開講》原創(chuàng)網(wǎng)絡微宣講,積極開展線上網(wǎng)絡宣講,優(yōu)良的制作加上精選的內(nèi)容,很快引發(fā)了社會熱烈反響。
市級黨媒一位理論宣傳資深人士這樣評價:站在臺上,宣講者從“主講”變成了“主播”。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讓宣講如和風細雨直抵人心,一場場有家國情懷和時代溫度的出彩宣講,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故事化說理、藝術化講述、微型化宣講、網(wǎng)絡化傳播,豐富和拓展了理論傳播途徑,實現(xiàn)了“大講堂”與“微課程”齊頭并進、線上宣講和線下宣講無縫對接,使理論宣講接地氣、聚人氣、鼓士氣。
在這個春末夏初,“三新”宣講團正經(jīng)歷著孕育和成長,從閱讀吧里的書香到“三沈”故里的人文氣息,從“面對面”到“屏對屏”,活力奔涌的青年宣講員用青春的語言,在推進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大眾化寬廣舞臺上,演繹著屬于這個時代的青春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