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俊 田丕 郭颯
在安康,乃至整個陜西教育界,白河高級中學都是一個傳奇。
傳奇之處有二:其一是,該校在“地無三尺平”的白河縣城邊依山而建,因其特殊的位置和超高的設計建設難度而有著“陜南奇觀”之譽,被許多前來報道的媒體稱之為“掛在半山腰的學校”;其二,在全市范圍內,該校連續(xù)近二十年不斷創(chuàng)造著高考成績的奇跡。不斷有遠遠近近的兄弟學校甚至教育局同仁前來參觀考察,但似乎總是找不到真正的原因。
該校領導告訴本報記者,每次有考察的同仁,學校都原原本本地提供各項制度專冊,甚至發(fā)去電子版,還帶他們四處參觀、聽課觀摩。“自習怎么上,備課怎么備,學生怎么管理”,全部和盤托出、無一隱藏。但,白河高中有幾點是不容易做到的。
10月24日,在全市高中教育工作會前夕,記者一行走進白河高中,探究在傳奇背后,深藏在該校血脈里的“密碼”。
有情懷的地方就會有奇跡
由于地勢和經濟條件較差等原因,隨著縣城人口急劇增加,曾位于白河縣城中心地帶的白河一中早已不堪重負。不僅是高中,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面臨類似困境。一時間,白河縣教育資源緊缺的問題到達頂峰。
必須擇址新建一所高中,白河的教育才能發(fā)展,還能盤活全縣教育資源。時任領導英明的決定,給白河教育事業(yè)開啟了一片新的天地。
“窮縣要辦強教育,小縣要辦成大教育”。2011年11月11日,白河縣高級中學建設項目作為“十二五”期間全縣的十大民生工程正式動工。舉全縣之力,終于解決了4億元建設資金問題。
記者了解到,新址是唯一從理論上最適合用作建設用地的地方,但近40度的陡坡,難住了許多規(guī)劃專家。最終,在同濟大學教授的科學規(guī)劃下,利用坡底高差調整校園內交通網絡,合理布局建筑。校內各處由步行通廊連接,雨雪天氣學生不用打傘可在校內自由穿行,堪稱絕妙。
2014年秋季開學,白河一中及二中、三中高中部遷移合并至新校址,更名為白河高級中學。新校園水平投影面積16萬平方米,配有全塑標準化400米環(huán)形跑道,能同時容納5000人上課、4500人用餐,多種教學、興趣部室一應俱全。新面貌帶來新氣象。白河縣高級中學于2016年8月被評為“陜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校”,2019年9月被授予“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稱號,升學率也一直保持在全市前列。
白河高中的校建史,就是舉全縣之力辦好教育的生動體現,更是一部“三苦”精神的實踐史。但,支撐白河高中持續(xù)發(fā)展的,遠不止此。
“其實,我們只是長期堅持了自認為比較有效的一些做法。”白河高中校長田世廣告訴記者:“一是教職工的苦干、實干;二是對教師管理的評價公平、公正;三是依制度管理,形成了敬畏制度,嚴守制度的學校文化。而這些,才是學校能夠持續(xù)高位發(fā)展的內驅力,不是一日可以形成的。”
記者原以為新建學校應該是縣上對高中教育最大的支持,但該校領導班子卻認為,“建校不是,用人自主權才是!”
辦好教育要靠教師。該校認為,白河縣委、縣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遠不是給錢給編制能夠說明的。而是在全縣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教育環(huán)境,并且賦予白河高中最大的用人選人自主權,讓該校歷任校長能夠放手抓管理,放手培養(yǎng)教師隊伍,最大限度激發(fā)出教師愛崗敬業(yè)的精神,這才是該校能夠長盛不衰的“真經”。
雖然現任校長田世廣不是土生土長的“白河一中人”,但從他的口中,能夠聽到其回憶親眼看見上任校長牛玉斌累倒在他面前時的動情,能夠感受到縣上四大班子領導年年到校陪教師過教師節(jié)的溫情,能夠體會學校年年都有教師外流,但年年都有教師儲備的自信和廣大教師比成績、比業(yè)績、從不比關系的豪情,更能表現出他作為傳承者,對白河高中這些來之不易良好氛圍的呵護和堅守。
有理想的地方就會有希望
在白河高中,老師于學生,既是良師,亦是益友。
這種融洽的關系不光體現在一個方面,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能在老師這里找到他們想要的答案。
35歲的高三18班呂少英老師,是文科班的班主任,也是一名數學老師。
在他看來,教學考的不是知識,而是人。“我們在教學上是一步一步走的,首先是不厭其煩的打好學生的基礎,然后再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情況,有針對性的彌補他們的弱點和缺點。”呂少英的“招數”還在于對學生手把手的教,不讓學生輕易產生似懂非懂的感覺,“如果學生有了覺得自己會了的感覺,在后面他將面臨不會的風險。”
教學是“本分”,但是白河高中的老師在課余還承擔著更多的責任,他們不光抓住教學,對于學生在青春期的思想波動,也相應的承擔了部分排憂解難的工作,做起了“知心媽媽”。
呂老師說,學校始終把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針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他們一方面引導一方面督促,讓學生對自己的將來充滿希望。
教學上,白河高中有自己的獨門“秘籍”,那就是“以慢制快”,多講快講的情況在這里沒有發(fā)展的空間。
呂少英老師以數學為例,“高一和初中的銜接是很重要的,在分管教學的校長帶領下,我們每學期有一個過渡教材,把初中和高中銜接起來。一方面是從學習程度上起到過渡,另一方面也是和同學拉近感情。學生到新環(huán)境,需要對學校、老師、課程有一個熟悉的過程。雖然增加了過渡課程,進度比別的學校慢一些,但是實踐證明我們這樣的起步連接是合理的。”
在高三物理老師謝培成辦公室的墻上,貼著一張作息時間表,從早上6點整開始,一直到晚上10點半,12個半小時的時間全部在學校度過。
老師的堅守和敬業(yè),讓白河高中連續(xù)兩年培養(yǎng)出黑明梁、李勇等考入清華等全國重點大學的學生。在這里,教學相長得到完美體現。
每一名走進白河高中的學子,在開始新學期之始,他們的情況都會被老師們認真的研究。謝培成說,“班主任會在開學一個周之內,把班上所有代課老師召集起來開會,分析研究班上每一名學生,相當于醫(yī)生進行‘診斷’,所有學生都要診斷出來,然后對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的加強,讓這些學生盡最大化地發(fā)揮自己潛能。做教育就要做到這個程度,不能急功近利。”
從一個細節(jié)能夠看出白河高中對于老師教學的細致和嚴格:無高三教學經歷的教師要求全部手寫教案,其他教師至少有一本手寫教案,“三表”、作業(yè)練習試題評講、試題分析等要寫在手寫教案上,書寫要規(guī)范。
不僅要求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過程,特別要求教師要重視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設計上,原則上要求以課時為單位備詳案;集體備課拒絕抄襲,要精心設計,規(guī)范編輯;要認真進行二次備課,要有教學反思。
學校各學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語文、英語、化學、生物、歷史的導學案模式、數學的“后茶館式”教學模式、物理“課堂任務單”模式、政治自主式開放型課堂、地理的“三轉五讓”模式等等,百花齊放,異彩紛呈。2018年,語文備課組的“五五導學法”教學模式獲得安康市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秀案例一等獎。
有夢想的地方就會有光亮
深秋的午后,陽光透過校園步道兩旁微黃的樹葉灑向大地,學生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沐浴陽光,暢談理想,一派和諧美好。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對于白河高中的學生而言,這個“搖籃”不僅遍布他們成長的足跡,更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因為這里的每一處都充滿陽光。
提起黑明棟、黑明梁兩個人,在白河高中甚至整個白河縣都不陌生,不僅因為在去年的高考中,哥哥黑明棟考上了浙江大學,弟弟黑明梁成為全市唯一一位考上清華大學的學生,更重要的是,他們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兄弟二人家住在白河縣最邊遠的一個典型深度貧困村安樂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賺錢養(yǎng)家,供他們上學。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兄弟倆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中考以全縣前十名的成績考入了白河高中。
進入高中,就意味著距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然而,兄弟倆對未來卻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用教了他們兩年的班主任謝培成老師的話來說:“第一次讓他們寫下自己的大學目標,黑明梁只定下了一本,黑明棟直接不敢寫!”潛力大,但性格靦腆、缺乏遠大理想是謝培成老師對他們最初的印象。為了增加與他們溝通交流的機會,謝培成讓弟弟黑明梁擔任自己教授的物理課課代表,并給兄弟倆在住宿上“開小灶”,四人間的宿舍,除了黑明棟、黑明梁二人,還安排了兩名只有中午到宿舍午休同學,這樣一來,謝培成就能經常在晚自習以后到宿舍跟兄弟倆聊一下最近的學習情況,并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
事實上,在白河高中,“開小灶”的學生并不是個例,在學期一開始,老師就會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細致地了解,針對一些重點學生和部分偏科學生,班主任將他們歸類分配給代課教師,代課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包抓措施。學校也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考核辦法,把教師的包抓過程、結果與年度考核獎懲掛鉤。
給每個學生一米陽光,這似乎成為白河高中老師們的共識。在陽光的滋養(yǎng)下,黑明棟、黑明梁從中考全市排名400多名到高三第一次聯(lián)考全市前15名,此時,他們不僅把學習當做改變命運的一種方式,對今后的人生更是充滿信念。
“看著這所學校一步步發(fā)展壯大,看著這里的學子將夢想一次次帶到遠方。我相信,這里就是我們的另一個‘家’。”今年正在上高三的學生陳亞韓的一句話也道出了眾多白河高中學子的心聲。兩年前,陳亞韓在中考中以全縣第六名的成績被白河高中錄取,這樣的成績也迎來了其他學校的青睞。但是陳亞韓從來沒有猶豫,他的家人也從來沒有猶豫,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沒有錯。“雖然我目前有一些偏科,但老師給我制定了學習計劃,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有更大的突破。”面對未來,陳亞韓信心滿滿。
“低進高出、高進優(yōu)出,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讓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實現自己的夢想。是我們的目標,更是我們的責任。”白河高中副校長王加成說。
因為熱愛與信任,所以執(zhí)著與堅守。在眾多的白河學子和學生家長心里,白河高中就是他們內心的血脈傳承。這也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白河高中始終保持著學生不外流的關鍵所在。
白河高級中學小檔案
●前身為白河縣第一中學,始建于1941年,2004年被省教育廳批準為省級重點中學。2014年秋白河一中及二中、三中高中部遷移合并至新校址,更名為白河高級中學,F有教學班79個,在校學生4116人,教師332人。
●2011年征地400多畝選址新建,2012年開始校舍建設,累計投入資金4億元,建成校園16萬平方米,校舍12余萬平方米,場館3.5萬平方米,綠地3萬平方米。
●近幾年,高考本科上線率保持在90%以上,連續(xù)10年有學生居全市理科前六、文科前四,是全市唯一一所每年都有學生達到這一位次的縣區(qū)中學。
●連續(xù)10年被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突出貢獻獎”,連續(xù)19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高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