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賈玉梅 劉長兵
炎炎八月,走進馬社友的田間地頭,蔥郁的藤蔓間掛滿綠里透黃的“金蛋蛋”,堆堆簇簇,分外喜人,眼前這豐收在即的景象讓馬社友對今年的收入有了譜。
所謂的“金蛋蛋”,是馬社友2017年初試種的新品種——紅心獼猴桃。
在當地,野生獼猴桃很多,但說起紅心獼猴桃,不少人不僅陌生,甚至對馬社友種植的新品種持懷疑態(tài)度。
家住寧陜縣江口鎮(zhèn)江鎮(zhèn)村的貧困戶馬社友,最初每年都在山上采摘野生獼猴桃,在公路邊售賣,收入還不錯。之后又在自家的菜園子栽了10棵野生獼猴桃,現在已到豐產期,每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
野生獼猴桃栽種成功后,馬社友對發(fā)展獼猴桃產業(yè)有了想法。
2017年初,在村里產業(yè)大戶的帶動下,馬社友從重慶市蒼溪縣引進了紅心獼猴桃苗子,把自己的3畝平地全部栽成了紅心獼猴桃,還培育了500株獼猴桃苗子。
“種獼猴桃也是個細活,地要肥,土要松軟,種植苗木的間距要掌握好,后期的灌溉、搭架、疏花、授粉、疏果等都要按照技術標準開展,咱們這土地好、空氣好,種植的獼猴桃非常受歡迎。”談起紅心獼猴桃種植技術和前景,馬社友講得津津樂道。
同村的王富蓮,起初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如今,看到掛滿枝頭的獼猴桃果,高興地合不攏嘴。“以前栽種包谷要不少的成本,不僅得種好,還要防止野豬糟蹋,減掉種子、農藥、肥料、人工等開支,所剩無幾,現在種植獼猴桃都是些時令活,豐產期每畝地能收入1萬余元。”交談中王富蓮道出了內心話。
像這樣的獼猴桃種植散戶,村里還有10余戶,都加入了本村的益農盛源合作社,合作社專門聘請了業(yè)內專家對土壤、溫度、濕度進行了取樣論證,非常適宜栽種獼猴桃。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和散戶入社等方式擴大種植規(guī)模,力爭明年初紅心獼猴桃種植面積突破500畝,屆時將帶動150戶農戶增收致富。
“這塊6畝的種植園采取紅心獼猴桃與魔芋套種的模式,從2017年種植,經過3年的試種,目前已掛果,9月初可采摘,我們整個園區(qū)加上村里散戶的產量有望達到5000斤。”寧陜縣益農盛源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說。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蔥蔥郁郁的藤蔓爬上了水泥架子,枝頭掛滿即將成熟的紅心獼猴桃,園下低桿農作物長勢喜人,呈現出一派生機勃發(fā)景象。
“在國家脫貧政策幫扶下,搬遷新房已經入住,兩個孩子也都考上了高中,生活改善了不少,繼續(xù)把獼猴桃產業(yè)發(fā)展好,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交談中馬社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