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田丕 孩子有個天敵,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樂觀的父母就會有樂觀的孩子,如果父母抱怨,孩子也會跟著抱怨。
抑郁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受關(guān)注的話題。
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可以生動地描述人為什么會抑郁:人的情緒就好像流淌的河水,有湍急有舒緩,但不影響水流前進。如果有一天,河流被許多石塊阻擋了去路,慢慢就形成了堰塞湖。水位越來越高,堰塞湖就會潰壩。這些石塊類似我們生活中各種應(yīng)激事件,隨著時間和事件的積累,人的情緒到達無法承受的地步,就會像堰塞湖一樣潰壩造成傷害。
在關(guān)于這個話題的討論中,抑郁低齡化讓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感到緊張。為什么無憂無慮的孩子會出現(xiàn)抑郁情緒呢?抑郁狀態(tài)對孩子有哪些不良影響?成年人怎樣幫助孩子來解決這些問題?
為此,記者采訪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安康市人民醫(yī)院心理醫(yī)生楊繼云,她表示,抑郁的低齡化并不是突然爆發(fā)的,而是一個現(xiàn)象逐漸走入人們視線的過程。這種現(xiàn)象是由家庭關(guān)系、青春期、社會因素等綜合在一起導致的。在她的工作中有幾個典型病例。
小A是一個很可愛的女孩子,正在上小學六年級。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理應(yīng)是活潑歡樂的。但是小A來到心理咨詢室的時候,卻是另一種表現(xiàn)。
“孩子跟我溝通的過程中,整個情緒處于非常低落的狀態(tài),我讓孩子做了繪圖心理投射測試。”楊繼云說。
“能不能告訴楊大夫,你畫的是什么?”
“這是彼岸花。”
“那你知道彼岸花的花語是什么嗎?”
“是死亡。”
小A又畫了一個長方形的房子。楊繼云說:“一看就像墓碑,整個的感覺就是墓碑旁邊盛開著象征死亡的彼岸花。”
在和小A的溝通中,楊繼云慢慢了解了孩子。因為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睦,在家庭中得不到溫暖,她把自己慢慢“包裹”起來。
“對于死亡,很多人覺得是一種禁忌,他們不愿意討論這個話題,尤其是面對孩子,這個話題甚至是不可說的。”楊繼云說,“但是從專業(yè)角度來講,家長越是回避,孩子就越會內(nèi)化這種感覺,認為自己‘生病’是件羞恥的事情而增加‘自罪感’。而抑郁的癥狀之一就是‘低自尊’和‘自罪感’。”
在溝通中,楊繼云和小A一起談?wù)摿怂劳龅膯栴},小A也很配合。聊完后,小A的狀態(tài)好了很多。“之前小A覺得內(nèi)心壓抑,不愿意和別人說這些,通過溝通,也能敞開心扉。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傾訴的渠道,孩子和成年人都是一樣。”
抑郁狀態(tài)低齡化的表現(xiàn),除了通常所知道的情緒低落、興趣喪失外,還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那就是對學習失去興趣
楊繼云又講述了兩個例子。
小B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精神處于抑郁狀態(tài),到六年級時,已經(jīng)徹底無法學習了。但是孩子的父母卻認為孩子是因為懶而學不進去,經(jīng)常指責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甚至在得到精神科醫(yī)生的臨床診斷后,小B的父母仍然認為心理評估不值得信任,他們認為,孩子是在裝病用來逃避學習。在情緒沒有辦法得到宣泄的情況下,小B只能用自殘來傷害自己。
小C是一個高一學生,也遇到了相似的問題。學習成績停滯不前,學起來特別吃力,小C的低自尊感漸漸強烈?吹竭@種情況,小C的父母帶孩子做了心理咨詢,接受了楊繼云的建議,讓孩子休學半年去治病。
半年時間過去后,小C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學習成績也在心理情緒調(diào)整后穩(wěn)步前進。
“每個人的情緒都有高有低,這是正常的,但是長時間的情緒低落應(yīng)該值得注意。”楊繼云說,通俗來講,就是高興不起來,莫名其妙地想哭;還有一點就是興趣和快感喪失,以前喜歡做的事情現(xiàn)在不喜歡做了,這種興趣喪失會導致注意力下降。
當孩子出現(xiàn)抑郁癥狀時,家長的態(tài)度尤為關(guān)鍵
“很多人還覺得抑郁癥只是情緒不好,不高興而已。這是錯誤的想法,抑郁癥其實是一種病,是精神障礙的一種,和感冒發(fā)燒一樣。因為認識不足,不少人會把精神上的疾病和身體疾病區(qū)別對待。同時,還有很多家長會羞于提起孩子的抑郁狀態(tài),采取錯誤的方式方法對待孩子,這樣只能激化矛盾和刺激病癥。”
楊繼云告訴記者,她曾接診過一個初三的學生小D。小D經(jīng)常逃學,聊天過后才知道,從初一開始,小D就受到了欺凌,甚至被同學在操場上跳起一腳踢飛,周圍的同學只是笑著看熱鬧,沒有人幫助他。
小D回家告訴媽媽,媽媽也到學校反映了情況,但是欺凌并沒有結(jié)束,反而更加厲害。有時候小D忍受不了,再次告訴媽媽自己在學校受欺負,卻換來媽媽的指責:你怎么這么沒用?你連他們都打不過?怎么老是被別人欺負?
在咨詢的時候,楊繼云問小D的媽媽,“你知道孩子最后一次在學校被欺負是什么時候嗎?”媽媽說不記得了。其實,孩子受到的欺凌并沒有結(jié)束,只是很久都沒有告訴她了。
要解決抑郁低齡化現(xiàn)象,家庭環(huán)境至關(guān)重要
“從精神動力學角度來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會對孩子有諸多要求,孩子在潛意識中就形成這樣的認知——父母對我的愛是有條件的,我必須做到足夠好,他們才會愛我。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長期壓抑自己的需要,不會嘗試去表達自己的沮喪、憤怒、悲傷等情緒,就像戴著‘微笑面具’一般。當壓抑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像堰塞湖一樣,潰決了。”
其次,如果老是批評孩子,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差勁,這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映射,對孩子的認知是有影響的。比如一次考試沒考好,他就會認為自己是個學習很差的孩子;如果一件事沒有做好,他就會覺得自己太沒有用。漸漸地孩子就會形成低自尊感,并且會形成扭曲的不良認知。
樂觀的父母就會有樂觀的孩子,如果父母抱怨,孩子也會跟著抱怨。孩子有個天敵,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作比較,會給孩子內(nèi)心帶來陰影。所以每一個家庭、每個家長都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即使在學習方面不夠優(yōu)秀,但是總有比別人更閃亮的地方。做父母的,要耐心發(fā)現(xiàn)這些閃光點。